在加密货币的淘金热中,莱特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其开端始于一种不起眼的设备——最早的莱特币挖矿机。
CPU挖矿的启蒙
最初,莱特币的挖矿仅限于CPU。与比特币的SHA-256算法不同,莱特币采用了Scrypt算法,这使得普通计算机拥有挖矿的机会。2011年的早期挖矿者,如莱特币创始人李启威,使用标准的CPU进行挖矿。
ASIC的崛起
随着莱特币挖矿的竞争日益激烈,专门设计的挖矿设备应运而生——ASIC(特定应用集成电路)。第一台莱特币ASIC矿机于2013年问世,大大提升了挖矿效率,使CPU挖矿在竞争中黯然失色。
早期的ASIC矿机
最早的莱特币ASIC矿机是由一家名为AsicMiner的公司生产的。这款名为“Block Erupter”的设备于2013年11月发布,具有66个Scrypt挖矿芯片和高达100兆赫(MH/s)的哈希率。这是莱特币挖矿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随后,其他公司也加入了ASIC矿机的研发行列,如Avalon、BitFury和Antminer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莱特币ASIC矿机的哈希率不断提升,挖矿难度也随之增加。
加密行业的基石
最早的莱特币挖矿机,尽管原始且效率低下,却为加密货币行业奠定了基础。它们开启了ASIC挖矿的时代,促进了莱特币网络的去中心化和安全。这些设备的历史见证了加密货币从默默无闻的小众领域到主流金融市场的演变。